今年以来,光山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理论铸魂、文化润心、民生聚力“三维发力”,以创新举措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深走实,绘就了一幅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壮美画卷。
理论铸魂曲:宣讲“轻骑兵”奏响团结强音。光山县创新组建“红石榴”同心宣讲团,从统战干部、社区工作者、退休教师、中小学生中选拔24支宣讲小队,以“少年说”“青年志”“红马甲”等特色分队形式,深入机关、企业、社区、校园开展“靶向宣讲”。通过“三句半”“花鼓戏”等文艺化宣讲,推出《望乡》等系列动画短视频,线上播放量突破2万人次。在社区,宣讲队依托邓颖超祖居等红色资源,用“小故事”讲透“大道理”;在校园,“少年说”小分队通过“四个一”活动(一节教育课、一本进步书籍、一个小故事、一次演讲)播撒团结种子。累计开展65场线下宣讲、推送1000余条线上信息,让民族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化润心曲:非遗活态传承架起“连心桥”。光山县深挖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交融点,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打造3处小游园,以“统战+文化”模式推出“同光之旅”研学路线,整合花鼓戏传承、红色教育等15门实景课堂,吸引万余人次参与。编排《油茶花儿开》《中办扶贫到光山》等精品剧目,开展非遗展演120余场,惠及群众5000余人。通过“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组织同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等互动80余次,让传统文化成为凝聚人心的“黏合剂”。此外,创新“民族团结+非遗+就业”模式,开展花鼓戏表演、赛山玉莲茶制作等技能培训60余期,培育非遗传承人队伍,实现文化传承与增收双赢。
民生聚力曲:精准服务织就“幸福网”。光山县以“红石榴”服务品牌为抓手,构建“排查-研判-化解”闭环机制,组建同心服务团解决矛盾纠纷。将1473名少数民族群众纳入320个社区网格,提供“家门口”的精细化服务。联动公安、民政等部门,解决160余名少数民族子女入学难题,协调办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37个。设立4个“红石榴”同心工作室,提供就业指导、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累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0余个。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送医下乡、爱心义剪等活动20余次,通过“同心助学”“同心助困”募捐30万元,举办招聘会提供岗位1000余个,助力各族群众“留得住、过得好、有发展”。
来源:信阳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