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根永远在光山’是我们祖祖辈辈亲口传下来的,但由于臧氏是一个小众姓氏,时易世变,真的很难找到,如今在统战部门的帮助下我们终于顺利地找到了老家的亲人,实在是太令我们激动了”。来自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臧氏兄弟二人手持泛黄的族谱,在光山县泼陂河镇新建村臧氏祖居前激动难抑。这场跨越时空的亲情接力,生动诠释了光山根亲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彰显了新时代统战部门服务民生的责任担当。
臧氏兄弟是清朝末年迁徙到杭州市余杭区的光山县“下江南”移民后裔,近期,他们兄弟二人带着家中父辈的殷殷嘱托踏上了到老家光山的寻根旅途。在找寻过程中,臧氏兄弟依照祖辈口口相传的“泼陂河”“登山冲”等地理标识积极寻找,却因姓氏稀有、年代久远屡屡受挫。
转机出现在与光山县根亲文化研究会对接之后,统战部副部长、台办主任、根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杜强胜带着办公室工作人员,联合县公安局、县水库移民安置服务中心、凉亭乡、泼陂河镇相关负责同志,先后查阅《光山县志》《光山移民志》《臧氏族谱考》等史料,核查公安户籍系统水库移民档案,实地走访泼河水库旧址周边7个行政村。通过比对族谱中“勇国万朝庭 天开建大明 义忠全文定 百乐永安兴”的字辈记载与现存移民登记簿,最终在泼河镇新建村两户改姓为“庄氏”的村民家中得以印证。
当泛黄族谱上的墨字与眼前同族根亲的面容重叠时,数双布满老茧的手在祖居雕花门楣下紧紧交握,激动的热泪流露着跨越世纪的牵挂。据了解,其庄姓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姓氏书写繁琐,便经在光山的族亲一致商讨后,将臧姓改为庄姓。祖居外百年香樟沙沙作响,树影里斑驳的光点跳跃在庄、臧两姓同族亲人交织的泪痕上,恍若时光长河里永不熄灭的根脉星火。
下一步,县根亲文化研究会将继续用心用情,实施精准寻亲,让广大在外的“下江南”光山移民根亲切实感受到老家光山的幸福温暖和发展变化,让移民文化成为连接光山游子的精神纽带,为县域发展持续注入根亲动能。